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張婷 通訊員 胡俊秀
微米級塑料顆粒、抗生素、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作為生態環境領域的新課題,新污染物治理已提上日程。近日,記者從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局了解到,《阿勒泰地區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實施,這標志著當地全面啟動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什么是新污染物?“新”在哪?都有哪些危害?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局綜合業務科副科長范哲敏介紹,新污染物是指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主要包括具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和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并不一定是新合成的物質,之所以“新”,是因為人們以前沒有充分關注或者沒有管控它們,但這些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在生產、加工使用和消費等環節都可能進入環境,給人們生活帶來潛在風險隱患。
《方案》圍繞新污染物治理提出健全體系、提升能力、摸排風險等6個方面15條具體措施,明確以環境風險預防為主的治理策略,構建以“篩、評、控”為主線的環境風險防控思路,提出覆蓋源頭禁限、過程減排、末端治理的全過程治理舉措,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嚴格源頭管控
防范新污染物產生
新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是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到底哪些化學物質會在生產中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呢?首先篩選出潛在環境風險較大的污染物很關鍵。
“我們篩選出生產使用量大、環境危害性強、檢出頻次高的污染物,納入風險評估范圍。然后再從生產、使用、消費和廢棄處置全環節進行生態風險和健康風險評估,最后對經‘篩、評’確定的重點管控對象采取全過程管控。”范哲敏說。
針對新污染物具有危害嚴重、環境風險隱蔽、不易降解、來源廣泛、減排替代難度大、涉及領域多、范圍廣等特點,阿勒泰地區構建了“篩、評、控”為主線的環境風險防控思路。建立了由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局牽頭,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局、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委員會等15個部門參與的新污染物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跨部門協調聯動,以健全體系、提升能力、摸排風險、重點防控、分類治理為工作原則,統籌推進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理,加強制度、科技、財政支撐保障,促進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目前,阿勒泰地區已在排污許可證單位名錄庫、生態環境統計業務系統中篩選出重點管控企業80家,并將其納入調查范圍,對照《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開展相關調查工作。”范哲敏表示,在2023年底前,阿勒泰地區要完成首輪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和首批環境風險優先評估化學物質詳細信息調查。在2025年底前,配合自治區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檢測體系。
強化過程控制
減少新污染物排放
6月12日,在福??h海富特種魚養殖有限責任公司養殖場區,新疆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張俊杰正組織學生對養殖場區的水質進行常規檢測。
“水產養殖有時會用到抗生素藥,要減少這方面的污染,關鍵就是科學減少用藥,用藥后一定讓魚經過休藥期后,才可上市。”張俊杰說。
實施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持續開展農藥減量化、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這些都是強化新污染物排放過程控制方面的重要內容?!斗桨浮访鞔_提出,到2025年底,阿勒泰地區50%以上的規模養殖場要實施養殖減抗行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覆蓋率要達到80%、地膜回收率達85%以上,農田地膜殘留量低于全疆平均水平。
全過程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是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則?!斗桨浮穼ο嚓P企業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實行登記制度,嚴格實施淘汰或限用措施,對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的工業化學品、農藥、獸藥、藥品、化妝品等,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產品登記和生產許可證核發。
《方案》還提出加強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依法對使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過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企業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同時全面推進原輔料無害化替代等清潔生產改造。加強對玩具、學生用品、幼嬰用品等產品中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的監督管理,減少產品消費過程中造成的新污染物環境排放。
《方案》對列入優先控制化學品目錄的物質、微塑料等其他重點新污染物,制定“一品一策”管控措施。對于環境風險大、應當重點管控的新污染物,充分研判其管控措施可能造成的社會經濟影響。
深化末端治理
降低新污染物環境風險
6月11日,在阿勒泰市環衛有限責任公司高溫醫療垃圾處理車間,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醫療廢物高溫滅菌處理系統的安裝調試。
“醫療垃圾焚燒一般會產生有毒氣體,今年我們引進這套設備,通過高溫滅菌處理,可以有效消殺有毒氣體。”阿勒泰市環衛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殷繼剛表示,這套系統計劃7月投入運行。
目前,阿勒泰市環衛有限責任公司的垃圾填埋區是阿勒泰市唯一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截至今年4月底,已累計填埋生活垃圾約28.48萬噸,占一期填埋區庫容量的85%。由于填埋區處理設備不足,造成生活垃圾難以做到日產日清,尤其是餐廚垃圾在填埋處理中形成的垃圾滲濾液,會造成二次污染。
為改變這種狀況,實現餐廚垃圾回收再利用。今年,阿勒泰市環衛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餐廚垃圾處理系統。該系統采用當前國內最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對餐廚垃圾進行二次回收。
“末端治理是新污染物治理的最后一個環節,可最大程度降低新污染物環境風險。我們通過加強新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加強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環境治理,強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最大程度減少新污染物流入社會的危險。”殷繼剛說。
與此同時,阿勒泰地區還鼓勵企事業單位申報相關科技計劃開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攻關,加大開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技研發投入,開展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與管控關鍵技術研究以及檢測監測等設備研發。通過科技支撐,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質量。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完成國家、自治區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環境信息調查、檢測及評估,落實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理規定,基本摸清本地區重點行業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生產和使用的主要種類和用量,不斷增強新污染物治理能力。”范哲敏說。
□記者手記
向新污染物“亮劍”
環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日,阿勒泰地區出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全面啟動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新污染物,顧名思義,是相較于傳統常規污染物而言的一個概念,例如常見的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帶來的環境問題與健康風險正在逐步凸顯。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開展新污染物治理”。
作為生態環境領域的新課題,新污染物治理進入公眾視野的時間還不長,在治理中面臨諸多挑戰。比如,相對于霧霾、垃圾等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的傳統污染物,公眾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短期內感受不到的新污染物所帶來的環境危害及其健康風險普遍認知不足,從而使得新污染物治理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
新污染物的產生涉及眾多行業,治理工作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和公眾各方緊密配合、共同努力,一起向新污染物“亮劍”。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人人可為。對于新污染物治理,人們應該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減少塑料袋使用,盡量重復使用快遞包裝袋等,倡導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