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浙江省司法廳、安徽省司法廳等8部門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明確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為五年。筆者認為,四地八部門統一規范出臺“免罰清單”,不僅有利于提升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執法一體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而且這種包容審慎監管讓執法更有溫度,促進新產業、新經濟、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眾所周知,行政處罰的目的是懲罰與預防,即在懲罰的同時,達到預防違法的實際效果。很顯然,《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明確對22種輕微違法行為并及時改正且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違法行為初次發生且及時改正的和屬于“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不予行政處罰。“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并非放松監管要求、放任違法行為,而是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嚴格落實及時糾正的要求,給予市場主體及時改正的機會,把處罰真正作為嚴格履行環境整改義務,按要求進行整改、糾正、矯正的一種手段。正確處理嚴格執法與指導服務的關系,通過批評教育、指導約談等非強制性手段,深化生態環境領域包容審慎監管,依法慎重實施行政強制,既持續不斷優化了營商環境,又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良序。
法律有尺度,執法有溫度。在生態環境領域監管執法中,全面推行包容審慎監管理念,堅守寬嚴相濟原則的執法方式,為知錯即改的市場主體給予一定的自我糾錯期限,建立企業輕微免罰和首違免罰容錯糾錯機制,有利于為企業留足發展空間,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肚鍐巍犯鶕K浙皖四地已印發的內容,選取實踐成熟的,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效益較大的事項,主要涉及建設項目管理、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噪聲污染防治、環境事件應急管理、排污許可、環境管理制度7個生態環境領域,主要包括輕微免罰和首違免罰兩大類22項免罰情形,覆蓋了生態環境監管、污染防治、排污許可等生態環境執法領域。“免罰清單”的聯合出臺,充分釋放出長江三角洲區域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的溫度、力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前些年,就有媒體報道,在部分行政管理的交界地帶,由于管理主體不同,存在協作“兩張皮”等問題,致使交界地帶成為違法“游擊區”?!堕L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對生態環境領域違法行為罰與不罰、輕罰與重罰提供了明確依據、統一指導,使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行政執法人員有清晰的執法標準和標尺?!兑婪ú挥栊姓幜P清單》的出臺,不僅有利于提升長三角區域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水平,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不同行政區域執法監管中各自為政、制度規則不統一、地方保護等問題。實現不同區域之間統一標準、統一制度、統一監管的合作機制,構建共抓大保護、共管大市場、共促大發展格局,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升級。